派出所民警在日常接处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噪声扰民警情,比如生产施工噪声、楼上楼下生活噪声、广场舞噪声、经营活动噪声等导致的报警、求助及纠纷。请大家谈谈,处置这类警情的难点、关键点在哪里?你有哪些“管用”的经验?另外,你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复杂、难以处理的这类警情,最后是如何处理好的?
在日常接处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噪声扰民警情。这类警情如处置得当就是几分钟的事,如处置不当则可能会引起双方纠纷升级。在处置过程中,应快速掌握报警人的诉求,了解噪声给其带来的具体影响,然后根据情况“对症下药”。
首先,如遇施工、广场舞、经营活动等一些可以规避时间段的噪声,可向相关责任人明确规定噪声允许发出的时间段,比如中午休息时间不得产生噪声、晚上某个时间以后不得施工、跳舞和娱乐。同时,在允许的时间段内应尽量降低噪声的分贝,避免给群众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困扰。其次,如遇楼上楼下生活噪声等类似警情,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的道德关系。其中,对于小孩中午和晚上时段哭闹、蹒跚学走路、学乐器等情况,双方应相互体谅,大人还应尽量引导孩子在休息时段减少噪声。最后,如遇双方得理不饶人,可邀请社区、村委会负责人及村民等到场共同调解,建立“排查、介入、联调、评晒、回访”五项机制,依法化解噪声矛盾纠纷。(安学海整理)
去年,大学城派出所辖区曾发生过一起警情:两商户老板为了多招揽生意,将自家门口的音响声音开到最大,试图压倒对方。每天如此,让周围的居民和商户苦不堪言betway必威中国官方网站。
接到报警后,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一番劝说,当时双方都很配合,调解成功。可没过几天,两家又开始噪声“大比拼”。我又开始第二次调解。可这次没有上次那么顺利,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我只好将两家分开,单独劝说,安抚双方的情绪,最终达成和解。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双方因为音响问题再起争端。这次,我先走访了其中的一家。“李警官,不用说了,这次您说什么都解决不了!”大姐气冲冲地对我说道。我笑了笑,沉默了一会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说道:“音响声音那么大,影响周围的居民和商户。做生意嘛,和气生财……”我一边说,一边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门贴。门贴使用A4纸制作,左边写着“我家扰民”几个大字,右边一栏记录着被投诉时间。我指着门贴说道:“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劝说没用的话,门口就贴上这个。每次因此事被举报,就在上面记录一次,让顾客都知道你们的行为。”大姐不好意思地说:“李警官,这也太丢人了吧。而且这更影响我的生意啦!你让我想想。”贴好门贴后,我说道:“我还要去他店里,你们两家都贴上。以后辖区有类似纠纷的都贴。”
第二天一早,我就接到了双方的电话,均保证不会再发生噪音扰民的情况,希望我把门贴取走。
大学城派出所辖区面积不大,只有3.3平方公里,但这里高校云集,有着7万人口,辖区服务对象相对单一,商业场地只有一个小商圈。一年多来,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成功解决了噪音扰民的大难题。当然,在日常工作中,也离不开环保、文化、工商、行政执法、街道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同时,我们也会开展常态化巡查,动员大家共同携手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王晓飞整理)
对基层派出所民警来说,处理噪声扰民警情是家常便饭,但处置起来一点都不简单,主要存在调查取证难、现场处置难、部门联动难等问题。在处置此类警情时,民警在坚持柔性执法兼容法理与人情的同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快速处警,查清事实。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向当事人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对于确实存在噪声扰民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劝阻、制止。在处置过程中,要按照规定全程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处置情况。二是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要耐心安抚双方的情绪,运用“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方式,拉近警民关系和双方的距离。三是普法宣传,依法处理。现场对噪声产生方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告知其噪声污染带来的法律后果。对不听劝阻、屡教不改的,及时收集、固定相关证据,会同环保、城管、社区等部门在证据完备充分的前提下,开展联合执法,依法对造成噪声污染的人员予以相应处罚,达到警戒和震慑效果。
总而言之,无论在处理何种警情时,都应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努力让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多大的声音算噪声?怎样的情形才算扰民?这是派出所民警在处置噪声扰民警情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噪声扰民警情很多时候都涉及多人,但民警不是专业人员,到了现场,当事人各说各的理,很难在短时间内化解矛盾纠纷,所以只能规劝。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民警的规劝,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另一种是极少数人不认为自己错了,坚持把噪声制造到底。我曾经处置过一起炸鸡店广告噪声扰民警情,店员说播放广告是加盟商的规定,并且说其他店都是这样播放的,也没见有人报警。规劝两次后,炸鸡店确实一度降低了音量,但不久又恢复了原状。于是,我联系了社区,邀请专业人员参与协调。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员用专业仪器做了鉴定,结果是声音超标。这时店员无话可说,表示立即向主管反映,之后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说处置噪声扰民警情,一味糅合是不行的,必要时需要专业人员出马,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珍珠湖是共青城市市区内最大的水面betway必威中国官方网站。共青城市公安局茶山派出派出所和一大片居民楼围着珍珠湖而建。每天傍晚,大妈们都会准时聚集在珍珠湖广场跳舞。音乐声很大,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荣山派出所属于城区所,每晚值班加班的人不少,广场舞震耳欲聋的声音也影响到民警们的工作。派出所民警虽然前往协调过,却收效甚微。可周边的居民总是投诉,继而对派出所工作不力也颇多微词。
那时我到所里任职不久。了解清楚这些情况后,一天晚上,我穿着便服来到现场,找到那位领头的大妈,将她拉到一旁,表明身份,告诉她音乐声音太大了,有扰民之嫌。大妈自然不服,说她们不打麻将不打牌,就这点爱好,派出所也没有权力干涉,大不了把声音调小一点就是。我说民警来过很多次,你们总说调小调小,第二天又放得很大,影响居民休息,特别是影响孩子的学习。
大妈问那怎么办,总不能不跳啊。我请她挑两个有号召力的老姐妹跟我一起到派出所,途中,又约了居委会干部和几个经常投诉的居民。在所里,我什么也没说,就让大家听听广场传来的声音。很快,那几位居民开始摇头,说原来在派出所听着也这么吵,真是冤枉你们民警了。三位大妈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见此情景,我说:“请大家来主要是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妈们跳舞声音过大的问题。老年人有点娱乐活动,我们都很支持。只是派出所距离稍远都能听这么清楚,周边的居民楼就更不用说了。大家看怎么办?”只见三位大妈互相嘀咕了一阵,然后领头的大妈站起来说:“我们之前一直以为声音不大,是有人故意挑事。现在听着确实有些吵,对不住大家了。回去我们就整改,把声音调小,而且提早结束,9点以前一定离开,不影响大家休息。”那几位居民听了,也站起来说:“要是能这样,那我们就没有意见了。”
在日常工作中,最难处置的噪声扰民警情就是有组织的残疾人在街头卖艺表演。现场可能会聚集许多观看表演的老百姓,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件。处置这类警情需要多部门联动。民警和城管人员先到现场劝离围观的老百姓,市场监督和文化审批部门工作人员随后抵达现场对残疾人在街头卖艺表演的合法性予以确认,如不合法合规就依法取缔,对残疾人进行劝离。此外,民警要判明残疾人是否有被他人胁迫的情形,幕后是否有组织黑手。
总的来说,处置噪声扰民警情需要民警依法依规进行,既要保障公众的生活安宁,又要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公正。
说起噪声纠纷警情,每个在基层派出所从事过接处警工作的民警恐怕都有一肚子苦水。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生活环节都会产生声响,而每个人对不同声音的感受和耐受力又是截然不同的,总有一部分人对某种声音特别敏感。因此,基层派出所接到的噪声扰民警情数量越来越多。各类噪声警情中,生产噪声、商业噪声的源头稳定,标准清晰,比较容易处理。而生活噪声成因复杂、源头不稳定,难以及时取证和固定证据,很难界定是正常的生活声响还是故意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尤其是那种楼上楼下有过相互恶语相向等“心结”的邻里之间的生活噪声纠纷,很难化解。
我在分局参与信访工作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这样的案例。信访人反映自己家人被楼上人家的生活噪声反复困扰,长期报警称楼上邻居故意半夜发出噪声致家人无法休息;楼上邻居则称楼下的人家无理取闹,自己正常的夜班上下班也被对方投诉、报警。双方由此发生过多次争吵,积怨很深。派出所民警多次出警处理,和居委会反复上门帮助协商,都没有办法解决。后来,派出所领导实在无奈,只得提出由派出所出钱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噪声检测,再按检测结果依法处理。
不久前,派出所接到居民反映,称楼下超市凌晨进货的声音太大,影响休息。接到反映后,我和同事赶到现场。超市位于居民楼一层,因为蔬菜和瓜果只能当天进货,所以,货车每天都是凌晨三点上门送货。于是,货车、小推车、货品碰撞声等“声声不息”,时长还在半小时以上。得知必须整改,商家发愁了。要杜绝噪声,势必影响进货和做生意,但又如何避免扰民呢?我和商家负责人协商后,商家决定每天把货车开进居民楼的地下车库,在车库里卸货,再用小推车把货拉进超市。其次,将超市小推车的轮子换成静音轮胎,拉货时的噪声大幅降低,不会影响居民休息。最后,规范超市员工的工作习惯,尽量减少噪声。几项举措下来,经过回访,双方都非常满意。派出所此后也没有再接到过居民的投诉。
处理噪声扰民问题,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只有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做到“堵疏结合”,才能取得真正成效。
我是一名新警,记得刚到陈家镇派出所的前几个月,不管是语言、人际关系还是业务工作,我都是“两眼一抹黑”。从师傅那里,我学到了处置噪声扰民警情要用心用情。
在处理噪声扰民纠纷时,首先要用心聆听事件原委,找到起因方能“对症下药”。
家住裕鸿佳苑的张女士,晚上经常起床照管孩子,走动时带来的噪声,干扰了楼下李女士一家人休息,双方多次沟通无果。一气之下,李女士买来震楼器,“以噪治噪”。本应是远亲不如近邻的关系,搞得水火不容。
了解情况后,师傅用情施策,首先从邻里关系入手,劝导双方放下偏见,理性看待;其次讲明“以噪治噪”只是图一时痛快,解决不了问题;再次列举真实的案例,指出矛盾纠纷若不及时化解易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最后提出意见建议,希望张女士夜半时分注意动作放轻,家中备好柔软材质鞋底的拖鞋,而李女士使用震楼器属于违法行为,要依法对震楼器予以收缴。
最终,这起噪声扰民纠纷得以成功化解,在回访时矛盾双方对我们一致表示感谢。
各地民警对噪声扰民警情的处置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办法,相信对大家今后处置此类警情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